荆门一中品正故事
分类:品正理念     发布日期:2016-09-29 16:04:03     

  品正故事之爱国

  钱学森 :(1911-2009)五年归国路 十年两弹成

  钱学森,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,中国“两弹一星”功勋奖章获得者,被誉为“中国航天之父”、“中国导弹之父”、“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”和“火箭之王”, 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,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。1935年,钱学森赴美国留学,并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和空气动力学家。1949年,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,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当即决定回祖国效力,但遭到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和多方迫害,时任美国海军部次长曾恶狠狠地说:“决不能放走钱学森,无论在哪里,他都抵得上五个师。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,也不能放他回中国!”。为了能返回祖国,钱学森与美国当局展开了不屈不挠地斗争, 1955年9月17日,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,经过多方努力,钱学森终于如愿以偿踏上了返回祖国的旅程,他万分感慨地说:“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,今天我终于回来了!”。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,中国导弹、原子弹的研制成功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,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。

  

品正故事之敬业
  袁隆平: (1930-   )当代神农

  袁隆平,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,中国工程院院士,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从1964年开始,袁隆平一直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,几十年来始终坚守在育种工作一线,他每天准时下田,风雨无阻。他说:“我们搞育种的,就是要坚持在第一线,这样才会发现和培育新品种。”六七月份的天气,他每天带着水壶和馒头,拿着放大镜,一垄垄、一行行、一穗穗地寻找理想中的苗株。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意志和敬业精神,在勘察了14万余株的稻穗后,经过多年的试验和研究,他终于写成了令世界震惊的学术论文《水稻的雄性不孕性》。1995年,袁隆平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,随后又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思路,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,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。先后获得“国家特等发明奖”、“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”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“科学奖”、“沃尔夫奖”、“世界粮食奖”等11项国际大奖。2008年在荣膺“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”后发表感言:“终身成就奖意味着要奋斗终生。”

  

品正故事之责任
  洪战辉:(1982-   )稚肩挑起责任

  洪战辉,河南省周口市人,因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求学12年,200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,第17届“中国十大杰出青年”和全国孝老爱亲模范。12岁那年,洪战辉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故,父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,妹妹意外死亡,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,面对生活的压力,母亲离家出走了。面对家庭变故,洪战辉毅然用稚嫩的肩膀默默地承担了伺候父亲、照顾弟弟、抚养捡来的妹妹的责任。他像大人一样做种地,拾荒,打零工,还学会了做小生意。初、高中时,他在课余时间就卖笔、书、磁带、鞋袜,周末还要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,假期就到学校附近的餐馆和工地做杂工,由于家庭实在困难,他多次辍学。为了照顾妹妹,从高中到大学,洪战辉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,一边上学,一边打零工,一边照顾妹妹,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,将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照顾大。尽管家庭非常困难,洪战辉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,还经常资助其他困难同学,他用顽强的意志,自强自立,勇于进取,成为新时期承担责任的楷模。

  

品正故事之公正
  诸葛亮:(181-234)挥泪斩马谡

  诸葛亮,三国时期着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。公元228年,诸葛亮北伐曹魏,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,镇守战略要地街亭。马谡到达街亭后,骄傲轻敌,不按诸葛亮“靠山近水安营扎寨”的指令部署兵力,不听副将王平谏阻,固执己见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山上,谓之“居高临下,势如破竹,置死地而后生”,结果被魏军围困兵败,街亭失守,致使北伐失利。马谡“才器过人,好论军计”,诸葛亮非常器重马谡,经常与他“引见谈论,自昼达夜”。面对自己赏识的将领,诸葛亮没有徇情枉法,毅然将马谡入狱斩首,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。同时,对力主良谋、临危死战的副将王平加以褒奖擢升。而自己因用人不当,请求自贬三等,由一品丞相降为三品右将军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,不徇情枉法,赏罚分明,处事公正,为后世称赞。

  

品正故事之文明
  周恩来:(1898-1976)文明修养,世界倾倒

  周恩来总理的领袖风范为世人景仰,同时他良好的文明修养也享有极高的声誉,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,无不为他的文明修养所倾倒。周恩来非常注重仪表,认为仪表整洁是对人的尊重,他几乎没有什么新衣服,经常穿打补丁的衬衣和接过袖口的毛衣,但在任何公开场合,他的外套总是整洁挺直的;工作再忙也要坚持天天吹理头发和修面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回忆录中这样描绘:“他身穿一套剪裁精致的灰色毛料服装,显得简单朴素,却甚为优美。”周恩来非常注重礼貌待人。每次服务员给他端或送东西,他总是放下手里的工作站起来双手接过,并微笑着向服务员点点头表示感谢。有时,在门口与工作人员相遇,他总是停下来坚持请工作人员先走。他到外地视察工作,每当要离开一个地方时,总是与服务员、厨师、警卫人员和医务人员等一一握手告别,并亲切地对大家说:“辛苦了,谢谢!”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:“他待人很谦虚,但沉着坚定,他优雅的举止,直率而从容的姿态,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,大大超过了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。”

  

品正故事之守纪
  列宁:(1870-1924)纪律面前人人平等

 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政治家、思想家、理论家,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,列宁领导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,任人民委员会主席。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,列宁工作繁忙、日理万机,可他始终坚持原则,严于律己,遵规守纪,从不因自己是领导人而凌驾制度纪律之上。有一次,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,发现很多人都在排队等候理发。列宁进去后,大家连忙让座,并且请列宁先理,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:“谢谢同志们的好意,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,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,按照先后次序理发。”说完,他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,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。还有一次,列宁在斯莫尔尼宫召开重要会议,入场时被新来的站岗卫兵拦住,要求检查通行证。列宁把通行证掏出来恭恭敬敬交给卫兵小战士。卫兵接过来一看,竟然是列宁同志,他非常不安,举手行礼道歉。列宁握住这位小战士战士的手说:“你做的很对,小伙子!你对工作很负责任。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,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,我也不能例外。”

  

品正故事之诚信
  刘洪安:(1980-  )哥卖的不是油条 ,是生活

  刘洪安,河北保定市人,2000年中专毕业后,他自谋职业卖起了早点--炸油条。在了解到油复炸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后,刘洪安便使用一级大豆色拉油炸油条,并且坚持每天换油,不重复用油炸油条。为向顾客证明自己的油是新油,他做了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、“安全用油,杜绝复炸”的白色醒目标语贴在店里,用纸张写上了鉴别复炸油的方法,贴在临近油锅的窗口上,还在油锅边上放了一把“验油勺”,供顾客随时检验。当有顾客对他不使用复炸油的承诺产生质疑时,刘洪安便将把顾客请到“验油勺”前,耐心地告诉他们鉴别油质的方法,这样顾客对刘洪安的油条就很放心了。刘洪安说为市民提供早餐凭的是良心,卖的就是“良心油条”,尽管他的油条在价格上比别人要贵一元,但来消费的顾客却不减反增。刘洪安本着良心做生意,用诚信主自己打造了一块金字招牌,2012年他被保定市评选为诚实守信“保定好人”,2013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--全国诚实守信模范。

  

品正故事之友善
  奥斯卡·辛德勒:(1908-1974)拯救犹太人的天使

  奥斯卡·辛德勒是一名德意志商人,也是一名纳粹党成员。二战期间,他在乘机开设搪瓷和弹药工厂,雇佣了大量廉价的犹太人做工,大发战争财。在战争中,辛德勒目睹了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暴行,对遭受纳粹悲惨迫害的犹太人予以深深的同情,决定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和挽救犹太人。他借助为纳粹生产军需品的便利条件,向纳粹送去巨额贿赂,千方百计地把纳粹集中营中的犹太人弄到自己的工厂中去做工,以此保护犹太人免遭屠杀。他还变卖妻子的首饰以换取犹太人迫切需要的食物、服装、药物,为此他耗尽了所有的积蓄。整个二战中,辛德勒共拯救出1200多名犹太人。为表彰辛德勒在二战期间挽救犹太人的功勋,1963年以色列授予他“国际义人”称号,1966年德国授予他联邦十字勋章。导演斯皮尔伯格以他为原型拍摄了电影《辛德勒的名单》,赢得了7座奥斯卡金像,并使辛德勒成了一种象征。在20世纪那段最残酷最黑暗的年代中,辛德勒对犹太人无私的友善始终闪耀着人性最美的光辉。